2019领导参阅第21期
来源:太湖书院   日期:2019-12-20   浏览:3040

积极应对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王沁诚 李慧慧

 

1024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区块链相关内容,引发各界热议。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并非高层近年来第一次对区块链关心关注。2016年出台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即首次将区块链定位为战略性前沿技术。2017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均明确提及要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201810月,人民网作为主流网络舆论领军者甚至专门开通了“区块链频道”。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际,区块链此次全面“上线”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必将对党委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基层建议:

一是做好思想准备,拥抱机遇。专家指出,目前区块链应用最大瓶颈依然是政策和传统思想方面而并非成本和技术关卡。例如区块链上最常见的电子票据、凭证等,政策上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放开和承认。而即使政策上有所放开,也需要考虑民众接受过程。此外,由于其技术上的去中心化,一旦出现漏洞将很难找到责任方。在此情况下,各单位在应用方面难免顾虑重重,因而还需打造树立更多标杆性案例来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对此,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有必要尽快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区块链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必将使原行业领域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有必要全面检视原有工作方式方法,思考如何在区块链模式下摆脱旧的路径依赖,争取新的斗争主动;有必要紧密结合十九届四中全会新精神新要求,将应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二是做好试点切入,紧抓机遇。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区块链技术主要分为公有链和许可链。人民网“区块链频道”指出,公有链主要用于虚拟货币,而许可链则主要适用于企业级、工业级和行业级各类应用。本次中央将区块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主要针对的是许可链以及许可链下包括的联盟链和私有链技术。具体到应用方面,政务信息互联互通可以考虑作为相对可行的场景2018年,深圳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发票,以此降低交易成本、简化操作流程、全程实时监控,有效打击发票造假及偷漏税问题。同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正式上线运营,使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播和使用的全流程可信,具有法律效力。由此可见,找准区块链试点工作的切入点,将成为下一步各地区抢占发展先机、提升营商环境乃至强化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

三是做好集成创新,转化机遇。任何一项改革创新都是系统工程,绝非某一点某一线能够“单骑闯关”。要实现“区块链+治理”,必须统筹协调好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要结合当前“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以及“网格化”机制等,加快横向打通个人及组织的“条数据”,形成跨平台、跨部门、跨地区、开放共享、真实可信的“快数据”,有效解决社会治理“数据孤岛”、“原子化个体”等问题,推动社会治理整体联动、精准互动。探索采用联盟链方式,实现业务去中心化和管理中心化,将每个人“小账本”与政府各部门、各行各业数据库“大账本”进行安全链接,通过身份许可授权,生成满足特定需要的“活账本”,为行政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使政府更真实地代表民意,更敏捷地作出政策调整,优化社会结构,改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进步。

应当看到的是,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背景下,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下,在实现“中国之治”的趋势下,对各级党委政府而言,一套以“区块链+”为主题,以“倒逼改革”“向改革要生产力”为主旨的“挑战答题”系统已“自动生成”并“即时推送”。面对未来挑战,建议在积极推动区块链应用同时,要充分考虑新生事物及其不确定性,在以下方面答好题目,做好文章:

一是加强学习研究,直面挑战。当前和今后,各级党政部门已不仅仅是区块链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区块链的应用者和场景管理者。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针对业务场景的痛点去针对性应用,不能为了用区块链而用区块链,不能拿着锤子钉子。对此,要从经济效能和治理效能两方面加深理解,通过组织学习交流、考察调研、专题研修,不断提高对区块链技术的了解,增强管好区块链的信心。要全面了解区块链行业及市场,集聚产学研应用各方资源,密切关注国际发展前沿动态,共同推进区块链相关的产业研究工作,深入分析区块链对社会发展各方面带来的影响和变化,进一步明确区块链创新发展和应用的路径,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加快推动建设区块链领域的标准体系,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环节,以团体标准、联盟标准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标准部署和制定工作,逐步构建完善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国内对口标准组织体系建设。

二是加强规律把握,接受挑战。区块链本质上是一套治理架构,其核心是基于多种技术组合而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但目前业内共识认为,无论是技术、政策、人才、观念、基础设施以及法律法规配套,整个行业仍处于较早期阶段,现实中的应用场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分鼓吹去中心化及其颠覆性,或者将其等同于炒币,不仅不能助推区块链行业发展,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人才错配,进而酿成更多危险。对此,要根据区块链技术特点,充分把握其运行规律,从技术安全、数据安全、场景应用安全等多角度构建、完善法律法规,具体明确技术开发、使用、管理等环节的各方参与者权利义务、责任范围、归责原则、救济措施等,预防和降低潜在的技术风险给此类本源性技术发展和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严格保护数据隐私,确定各数据主体权利责任,保障涉数据活动的合法合规。严格管理数字代币,防范金融风险,重点打击隐蔽性及点对点交易产生的洗钱犯罪等,稳定货币体系。严格规范区块链项目融资,预防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犯罪,维护市场经济活动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三是加强主动应对,赢得挑战。“区块链+政务”为例,首先要完成数字化,才能谈交互。政府很多单一部门本身的数据收集和数据质量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不可能超越这一阶段去考虑使用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对此,要做到“刀刃向内”,先从自身查找对应问题和短板,尽快通过立法立规强制打破部门壁垒、统一数据标准,为适用区块链创造必要前提条件。同时,由于区块链尚处于发展初期,要在“底线思维”基础上尽量做到包容、审慎监管,允许探索、允许试错,不能“一管就死”。要加强区块链核心技术能力建设,引导IT企业重视区块链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变革作用,加强技术储备,积极参与国际开源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区块链性能、效率和安全性。支持开展区块链领域创业创新,将市场机制和经营理念引入城市管理,政企协同,通过举办开发大赛、遴选优秀解决方案等手段,鼓励区块链企业和用户单位开展跨界融合创新,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区块链应用实验和测试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丰富区块链领域的行业应用。

(作者单位:姑苏区司法局)